血小板是人体内主要的凝血细胞,负责在出血时迅速停止出血。当血小板数量不足时,就会发生血小板低,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。
什么是血小板低?
血小板低又称为 “ 血小板减少症 ” ,是指人体内血小板数量过低的状态。一般来说,血小板数量低于100X10^9/L就被认为是血小板低。血小板低可能是血液疾病的一个症状,也可能是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的。
血小板低的症状
血小板低主要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,常见的症状包括:
- 皮肤出血、淤血、瘀伤:因为血小板数量不足,身体在受到创伤或摔打后,很难有效地形成凝块,所以皮下出血和瘀伤的机会较大。
- 鼻出血、牙龈出血:这种情况也是由于凝血功能受损,导致胶原蛋白的细小断裂难以迅速停止出血。
- 月经过多:女性朋友注意了,因为血小板低会导致月经量增加,会出现月经期过长过重的情况。
- 头痛、视物模糊:由于机体全身缺氧,也可能导致头痛和视物模糊等情况。
血小板低的成因
血小板低的成因较为复杂,主要有以下因素:
- 血液病:如血友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。
- 药物:某些化疗药物、抗生素和抗凝血药物等都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不足。
- 疾病:某些肝脏疾病、免疫系统疾病、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对血小板数量产生影响。
- 营养缺乏:缺乏叶酸、铁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也是引起血小板低的原因之一。
血小板低的治疗方法
针对引起血小板低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药物调节、饮食调节、脾切除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。
如何预防血小板低?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,摄取含有丰富叶酸、铁、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的食物,可以有效预防血小板低的发生。同时,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摔打等高危行为。
结语
血小板低虽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,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,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。因此,在平时我们还是要注意保持健康,避免过度使用某些药物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。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