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

体检知识网 2年前 (2023-08-16) 入职体检文章 15 0

血常规检查中,除了白细胞、红细胞等指标以外,还有一项重要的参数—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。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,可能代表一些疾病的发生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。

什么是中性粒细胞?

中性粒细胞是我们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它们属于白细胞的一种,负责对抗体外菌体、真菌、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入,从而帮助身体保持健康。

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

什么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?

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血常规中胞系分类的其中一项。它表示所测样本中,中性粒细胞数量所占比例。正常范围在40%~75%,不同年龄、性别、孕期会有不同的变化。

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有哪些?

1.感染性疾病。当机体遭受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,中性粒细胞会集中到受感染区域,导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。

2.药物反应。某些药物如抗生素、免疫抑制剂等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生成或功能,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。

3.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肝硬化等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。

4.营养不良、长期缺乏维生素等原因也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功能,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。

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该如何处理?

首先要找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,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

1.如果是因为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,需要及时治疗并加强营养。

2.如果是药物反应导致的,需要停服或更换药物,并饮食调节,加强营养补充。

3.如果是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,需要治疗基础疾病,同时加强营养补充,调整生活方式。

如何预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?

1.良好的饮食习惯,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。

2.注意锻炼身体,增强免疫力。

3.保持良好的心态,减少精神压力。

结语

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,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,是预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有效方法。

网友评论

  • (*)

最新评论